勤耕苦读山里娃
张澜满7岁了,正是读书求学的年龄,虽然张澜很想读书,因家中很穷,父母不能送他到学堂读书,只能继续在田地里干割草、拾柴、放牛等农活,以减少家庭负担。小小年纪的他,求学心切,上进心强,经常把牛牵到父亲教书的书馆附近,拴在大树下,让它吃草,自己悄悄站在书馆外边偷听父亲讲课。有一次,当他正在书馆外面专心听课时,牛跑到书馆旁胡姓农户的地里吃豌豆苗,还吃掉了一大片,张澜发现后急得哭着找那农户认错。那农户问明原委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安慰他不必伤心,还鼓励他勤奋学习。
张澜太想读书了,终于有一天,张澜鼓足勇气告诉母亲,他想到父亲的书馆读书,母亲认为他年纪尚小,父亲给他些家教即可,长大再去书馆念书也不迟。张澜为此伤心落泪,于是又去告诉父亲。父亲以为他是闹着玩,随口答应,却再无下文。
张澜依然常常到书馆外偷听父亲讲课。一天,张澜去教馆时,正遇上课间休息。“张三(张澜在兄弟间排在第三),你又来听你爸讲课?”一位王姓的学生问他。“张三,你天天在外头听课,啷个不带本书哇?”姓王的同学又问道。“我没得书”张澜答道。“啷个不喊你爸给你买一本嘛?”姓王的同学好奇地问。“家里面人多,没钱,买不起” ,张澜低着头小声地答道。姓王的学生同情地看着张澜,沉思了一下说:“张三,你这样喜欢学习,但又没得书读,好恼火哟,我倒有一本《论语》,但只有一半,而且很破烂了,不知你想不想要,想要的话,我就送给你。”“真的呀,烂了不怕得,我把他补起就是了。”张澜听到姓王的同学肯送书给他,高兴惨了。姓王的同学立即回到教室里,很快就将那半部《论语》拿出来给了张澜。张澜如获至宝,回到家中,小心地将书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细心的把书折皱的角一页页整理好。然后,又找了些父亲写字用的黄裱纸和米汤,将破烂的地方一一补起来。放牛时和晚上回家都捧着书读,舍不得放下,此后张澜常常捧着这半部《论语》有空就读,不懂就问,哪怕是再难的语句,他一定要弄懂,不求其解不肯罢休。不久就把半部《论语》背熟了,令父亲大为惊叹。
父亲见他如此用功,便问他能否记住所教的内容,张澜自信地把父亲所授,朗朗读了一遍。父亲听完后十分高兴,于是就答应张澜到书馆学习,农闲时带他到书馆去旁听。得到父亲的首肯,张澜高兴极了,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论白天晚上只要有空就读书,经常学习到忘我的境地。《四书》、《五经》全记下,出口成章神童娃。
张澜读书很刻苦,听讲又专心,比学堂的学生们学得还好。同学们不懂的都去去问张澜,请他讲解。张澜热心地帮助他们一直到他们弄懂为止。学生们都喜欢他,看他没钱买书,就将家里的旧书或破损的书送给张澜,张澜拿回家粘补好了读,养成了爱惜书的好习惯。张澜喜欢帮助人,邻居和乡亲们有什么困难,他主动帮忙干,有什么要他去干,他总干得很好,大家都喜欢他,知他爱读书,家里存有好书的同学也乐意借给他看,这样张澜虽然住在深山沟里,还是读了很多的书,知识很丰富。
有一年中秋节,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张澜学习兴趣正浓,母亲经多次催促未果,就将糍粑和红糖水端至张澜书桌前。张澜手拿糍粑边看书学习,边沾糖水,竟将砚台中的墨水当着糖水沾上,吃得满嘴是墨。母亲拿碗见状,大笑,张澜莫名其妙,母亲将镜子交与他,他看了才恍然大悟。
张澜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学业优异,尤喜诗词,深得父亲喜爱。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把报效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除了给他讲《四书五经》外,还精心教授经史词赋,同时还给他讲《木兰辞》、《正气歌》、《满江红》等诗词和历代爱国爱民英雄人物的故事。张澜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因而能在后来以救民济世,振兴中华为己任。
但张澜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一名庄稼汉,也不是仅仅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私塾先生,他在少年时代就向往嘉陵江、长江、向往大海、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仍然走着中国传统文人的路,他追求是通过科举来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便名扬天下。一可光宗耀祖,二可为官为仕。古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并称三余。读书人所有余暇皆用来博览群书、广纳学识,被人们慕为三余广学。张澜便是如此广学之士。科举仕途,读书人趋之若鹜,张澜也和其他读书人一样,呕心沥血地攻读,欲通过科举来成就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澜十分喜爱读书,像四书五经这些文人必修功课,他早已熟记于脑中。他还特别喜欢读历史和政论方面的书。父亲的藏书早已不能满足他,因为穷买不起书,张澜只好四处借书看,方圆十里读书人家中的藏书都被他借阅了一遍。因为张澜的人品好,守信用,所以有书的人家都乐意把书借给他。张澜还曾到二十里外的西充县城的李举人家借书看。后来,张澜自力谋生以后,家里存了很多的书,张澜喜欢读书和藏书,成了他一生的爱好。他经常一个人在家看书,一坐 几个钟头,对古代名家学说以及近代的各种著作都读,如果有客人来了,谈到有那篇新发表的文章或新出版的书好,张澜就一定请他去找来看。无论是书或者是文章,看了后总要进行探讨,并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书页上,把书中重点和精神的词句旁边打上圈圈,点点,反复看几次。
一天,张澜正读书之时,忽然晕倒在地,浑身滚烫发烧,母亲尽心照料,病情虽缓,但仍不痊愈,家里人都很着急,而张澜更急,躺在床上也在看书。后来村里来了一个江湖郎中,家里人将其请来,告知张澜的病情,郎中给张澜把脉望舌后,随即开了一剂药。张澜服药后吐出一口浓痰,顿觉心定气舒,而后又连服几副药,渐渐病愈。之后,张澜更加努力用功学习,似乎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就这样张澜努力的学习四书《四书》、《五经》,念着“子曰”,长成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形貌,品学兼优,儒雅斯文,身上更兼有父亲的正直端方和母亲的克勤克俭。张澜一天天长大,由少年走进了青年,走向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