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诚信 想古今一纪念祖父张澜诞辰130周年而作 张梅颖

作者:张梅颖 来源:张澜文化研究院 时间:2021-12-12 09:09 点击:485次

说诚信  想古今

一纪念祖父张澜诞辰130周年而作 

张梅颖

新的世纪刚刚开始,“诚信”就成了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现象的形成,应该有深刻的原因。大概看,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历史的,二是现实的。

简单说,历史的原因是: 我们这个民族在上个世纪时局动荡、内忧外患;政治运动,客观上对诚信观念的破坏恐怕要大于建设,导致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精神逐渐衰微。现实的原因是: 大量“假冒伪劣”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情感等构成了普遍性的伤害,而 WTO 的基本规则与这种局面形同水火。于是,呼唤诚信的声音越来越高。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诚信的精神资源非常丰厚。在不远的历史上,中国人一直都是从小就生长在抱诚守信的训诫中。多少代中国人都有这种早年经历。前不久,有人送来新书《张澜评传》,其中提到前辈讲“四勉一戒”的文章。该文成于 1942 年,至今已整整 60 年。早先曾读过,如今对原文的记忆已觉模糊。翻开再读,感触颇深。文章一上来就说:“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这就是“四勉一戒”的基本内容。应该说,提出“四勉一戒”,是对当时社会上“不仁、不义、不耻、不畏嚣然成风”的抵制。《张澜评传》的作者也认为,善于结合现实阐发微言大义,是张澜先生治学的一大特点。从当年到今天,一个花甲过去,已是两个时代,但“现实”不无相似之处,人们在道德修养上的道理古今相通。自爱、自修、自尊、自强同样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不自欺更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操守。

持守“四勉一戒”,使张澜祖父在当年的嘉陵道道尹任上政绩卓著,形成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奋,道不拾遗,风化肃然”的社会风气,民众称他“川北圣人”。时任四川省长的蔡锷将军为他题了“今日之管仲”的匾额。

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谈到立国伦理时提出“四维”说。他说:“何为四维? 礼、义、廉、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用今天的话说,有礼就不会逾越应遵守的规范,讲义就不会只顾自身利益而狂妄自进,守廉就不会掩蔽自己的过错.知耻就不会趋从坏人坏事。管仲认为:“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也就是说,人们遵守法度,执政者就心安; 不妄求自进,就不会有巧谋欺诈; 不掩饰过错,行为就会端正;不同流合污,坏事就不会太多发生。

很明显,这不是空谈,而是从实际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是我国古今治国理论中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也是社会大众都能接受、乐于认同的常理。前辈在谈“四勉一戒”时指出的“徒丧信败义,为市所鄙弃耳”,也是常情。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调整与适应。在这样的时候,会有一些违背常理、不合常情的事情出现。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来是对社会成员的诚信素养和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却不情愿地看到了大量违背诚信的人和事: 商场上的欺诈,官场上的浮夸,球场上的黑哨,学界中的剽窃。这类事情,偶然出现是可以理解的,到了“嚣然成风”的地步,则值得警惕与深思。

说起来,谁都知道诚信受人尊敬,欺诈遭人唾弃。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欺诈行为? 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利可图,而且真的有人靠弄虚作假捞到了这样那样的好处。旁观者见此,先是动心,后是效仿,果然奏效。于是,更多人跟了上来,渐成风气。

这说明,在人们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的时候,如果社会评价与激励机制出现故障和漏洞,致使欺诈者渔利、得意,诚信者反而受辱、受损,就将使更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放弃诚信而趋向相反的做法。这种信念上的滑坡,基本伦理道德的丧失甚至崩溃,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来说,是致命的危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管仲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以正,危可以安,覆可以起,灭则不可复措。”因此“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我想,我们今天在坚持以法治国的同时,也倡导以德治国,应该是既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和政治智慧、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更高一筹的治国方略。

有一位美国社会与民族心理学教授,根据多年的实证研究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个见解,即: 一个国家的国力和文明强盛程度,在操作性定义上分为三种资本--第一为文化和灵魂资本;第二为金融与经济资本;第三为科技与知识资本。三者当中,第一资本不仅是第二、第三资本的发展基础,也是其发展动力。这一观点产生的社会影响,还有待我们了解,但它无疑可以推动国力研究的深化,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有利于克服当前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过于注重物质、科技、资本的力量而忽视文化力量的倾向。

眼下,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世纪,在谋求自身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我们要有比上个世纪更清醒、更自觉、更高明的思路和做法。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应该把当前社会上的诚信危机转化为重建诚信的契机,从发掘诚信的历史文化资源做起,充分重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财富的价值,让我们的“文化和灵魂资本”发挥出潜在的巨大动力,既有助于我国的繁荣强盛,对世界也是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