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六日函奉悉。伯英电所言自救自卫办法,直捷痛快,诚为根本要图。如使各县民团皆能如川西之彭县,川北之安岳,川东之合川、璧山等处,自可依其方案以求解决。但就目前情形而论,尚觉其远于事实。弟主张由甫澄召集军民公开会议者,以所议非仅军人一方面之事,亦非仅人民一方面之事,必双方同齐到会列席,事经大众议决,即当强制执行。出于当轴之召集,情势较为容易。甫澄节制川康,地位亦最相宜,故宥、泾两电均如是主张,此系顾虑事实,非故为推崇政府也。当轴苟不能召集军民公开会议,则人民代表自应自行召集。各地痛苦皆深,得全川人民一度之结合,无论所议生效与否,将来必有最大之影响。至此次会议,弟所主张有应特别申明之点,即弟所蕲者为永久之和平,并非苟求一时一隅无有战事,敷衍迁就致复养痈,故根本不反对使用武力。特如年来,诸将私之争人权利而无名蛮斗,荼毒人民,蹂躏地方,则为所极端反对者耳。川中各师、旅长,拥兵自雄,割据防地,磨牙吮血,充量发挥其恶性,以乱和平。诸公但知战时与战区人民所受之惨痛,备极不堪,不知非战时非战区之人民,其所受不堪之惨痛,有时间更久区域更广于战时与战区之人民者。即以北道而论,前月弟遣人赴各县调查荒情,据自某某保宁九县归来者详言,一般鸠形鹄面之人重压于烟捐、军粮捐、勒借、预征种种虐政之下,咸枉其苦痛而不敢呻吟。试一念此情形,吾民受祸之惨,宁独在战区与战时?然似某某九县者,全川正不知尚有若干?故弟主张军民代表公开会议,首先议定裁兵标准与办法,次即统筹军饷,绝对破除防区制,公推裁兵委员长,认真执行,有不遵从者则声罪致讨,人民亦即起而相助驱除。盖肆虐人民者既为一种强暴之武力,则有时非使用相当之武力不足以制止而戡之。今日苟有所谓汤武仁义之师,伐罪吊民,吾人民箪食壶浆,欢迎之不遑,固不吝惜暂时之牺牲也。所恨者,川中将领鲜具远识。如有能依弟所言,奉人民之使命,为定川之准则,军民相助,收拾川乱,不过数月可以见功,或可无待于用兵。即有时不得已而用兵,对于众所共弃之军人,加以挞伐,止如秋风之扫败叶焉耳。如或蕲向和平,而但求一时一隅无有战事,遍地任其纵横,如伯英所诮,徒为分赃者捧场作脸而已。弟乡居养病,不能来渝,将来军民代表召开会议时,或当扶病一行,以备刍荒之询。此复,敬颂,大安。
(二)
明叔三兄足下:
九月十七日惠书奉悉。府上遭军队蹂躏,而令侄一镕得病竟以失治而死,令人愤惋无已。川中军人好乱乐祸,其行为比强盗凶恶数倍。为府上悲,更为战区无数颠连无告之人民痛也。川局收拾,如欲望诸目前,未免早计。据弟所知,下回破裂之根亦已潜伏。此时必须甫、晋、德三人甫、晋、德,指刘湘、邓锡侯、赖心辉三人。开诚携手,切实结合。先为彼此权利之协定,务使各得保其生存,而后召集善后会议,参加民意,并将督办、省长等权限划清,共同定一收拾川局之办法,逐渐实行,为苟且治标之计,亦未尝不可以挽救几分。弟曾本上意致函甫、晋、德,详为忠告,并派敝学生王君伯安往见彼等,并疏解其左右,未卜天心已厌乱否?至欲求真能善后之方,则扩张民团实力,使人民有以对抗军阀,而强其就范之具。速制省宪,使人民得有依据大法,以为保障自己与限制军阀之资。此二者外,实无良策。将来善后会议时,能设法使军人有所谅解,不生障碍,并能得其相当之助力,则善之又善者也。要之收拾川局,此时方在种因,其成功与否,视种因者之热心毅力何如耳。
(《张澜文集》 群言出版社 第80-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