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下午,民盟中央巡视员张冠生,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秘书长钱越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实验室主任郑会龙,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熊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凤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海明等莅临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张澜研究中心参观并开展交流活动。民盟中央委员、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理事长、澜之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张雯松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张雯松理事长对民盟中科院委员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与地域特色,详细介绍了张澜研究中心。他强调:“南充是张澜先生的故乡,传承先生‘民主、科学、教育救国’的精神,是我们办学的重要使命。我校张澜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就以‘让史料说话、让精神传承’为核心,是学校‘文化育人’与民盟‘思想传承’的交汇点。”
张澜研究中心伍定明主任介绍了张澜研究中心近期工作及取得的一些成果,特别是在张澜史料挖掘整理及学校以张澜精神育人成果方面。他手持珍贵的张澜先生文献史料介绍说:“这些是我们近年来从各地档案馆、纪念馆征集到的一手资料,包括张澜先生早年的办学手稿、讲话、与民主人士的往来书信,很多内容是首次问世。”在谈及我校即将建成的“张澜文献史料陈列馆”时,他补充道:“陈列馆的每一件展品都经过严谨考证,小到一张老照片的背景,大到先生重要演讲的历史语境,我们都力求准确还原,就是为了让参观者能真正‘走近’张澜先生。”
在交流研讨环节,民盟中央巡视员、民盟中央宣传部原部长张冠生对张澜研究中心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同时表示:“我们将计划推动在张澜研究中心挂牌‘民盟教育基地’和‘民盟之家’的工作,未来要以这里为依托,开展盟员学习、青少年教育等活动,让张澜精神真正‘活’在当下。”
民盟中科院委员会专家则从科技赋能角度提出创新建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熊刚说:“现在的史料数据库很扎实,但如果能结合AI技术,比如做智能关联——输入‘张澜教育’,就能自动串联起他的办学实践、教育理念相关史料;再比如用可视化技术还原他当年的办学场景,就能让年轻人更易理解和接受,真正实现‘让史料活起来,让精神传下去’。”专家们表示将给予更多的技术支持。
最后,伍定明主任向来宾们赠送由张澜研究中心编辑印制的《张澜研究》《张澜史料通讯》《张澜在南充》《张澜手迹选》等书籍,并表示:“期待未来能与民盟中央、民盟中科院委员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把张澜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此次互动活动,不仅深化了双方对张澜研究领域方面取得成果的共识,更明确了“史料研究+平台共建+科技赋能”的发展方向。张澜研究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张澜史料挖掘、张澜精神传播,为教育事业与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