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持久抗战争取胜利问题案 (1938年11月5日)

作者:张澜研究中心 来源:张澜研究院 时间:2024-05-29 10:44 点击:216次

(一)目前抗战形势的困难和特点。自广州失陷以来,一方面由于战区扩大和敌军增加,另方面由于沿海沿江的最后的两个最大的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线的损失,我国抗战形势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严重阶段。此阶段之主要特点,首先在于我国在军事方面(军力不敷分配和应用),物力方面(军火接济,衣食供给,交通运输等),财力方面(收入更减,支出仍增,法币外汇须更加大力维持等)和外交方面(首先是英国在慕尼黑会议时及在远东问题上所采取的对侵略者屈服的政策,及其在国际关系上所生之不良影响),均感受到比前更大更多的困难;同时,与这些困难相伴而来的一部份人的悲观失望情绪的增长,和妥协投降企图的加深,更增重了抗战工作的困难。但是,此阶段之特点,还在于不仅我国抗战形势发生更大的困难;同时,敌寇方面也发生比前此更大的困难。其主要困难为:①因战区扩大而更加感到兵力不敷分配之古;②因战线延长和军力深入我腹地而更加容易遭受我国军民的随时随地的袭击、打击和消耗;③此后敌我作战地区,主要在山岳地带,敌之海军失其配合作用,空军及机械化部队,也相当减少效力;④此后敌军进入到现代交通主要工具(轮船铁道)缺乏的地区,对运兵运械运器材(汽油弹药)运粮发生重大的困难,特别在我游击运动在敌后方及战区大规模发展条件之下,敌寇在这方面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损失;⑤因战区扩大战事延长,敌国内人民的反战反法西斯军阀运动,将更高涨;⑥敌国的财政经济将受莫大的消耗;⑦敌在国际上--首先在太平洋上更加孤立而遭受到列强的谴责和敌视。

(二)克服困难的主要办法在增加力量,十六个月来,我国军民在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领导之下,进行英勇的民族自卫抗战,确实得到了不少的进步和成绩,全国在政治上统一在国民政府领导之下;在军事上建立了统一的国民革命军;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达到空前未有的精诚团结;全国各界人民达到空前未有的民族觉悟和政治觉醒,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空前的提高;全民族一切有生力量经受着空前的锻炼而日益强固;民主政治的基础开始建立,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有所改善;在我全体军民英勇奋斗中,消耗了敌人五十万人以上的兵力,消耗了敌人百万万以上的经费,缩小了敌人的占领区和在敌军后方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增加了敌人国内外的困难,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威信和博得了一切先进人类对我的同情和援助。同时,敌寇在十六个月的侵略战争中,完全揭露了其非人残暴的狰狞面目,暴露了其国内外的严重困难和弱点。但是,应当坦白地承认一件事实,就是直到现在,敌人用来侵略的力量依然大过我国参加抗战的力量。我国抗战目前正遭遇着严重的困难。因此,全中华民族今天的中心任务,就是克服困难,而克服困难的主要办法,则在于坚决抗战行动中和在现有力量基础上增加力量;而增加抗战力量的唯一办法,在于认真地实行抗战建国纲领的原则规定,以达到军力、物力、财力和外援的增加:

第一、增加军力一-其主要办法为:一、扩充现有军队的数量到适合于各大战区的需要,同时,努力建立三十个到五十个政治坚定武器优良的骨干国防师;二、改善现行征兵办法,主要地用政治动员和优待抗敌军人家属等办法,使广大壮丁自动地应募应征,以提高军队的质量和战斗情绪;三、在军队中迅速建立起以达到官兵一体,军民一体,争取敌军为目的的抗战政治工作;四、以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帮助民众,在敌后方和战区组织包括千百万人民的游击队;五、采取运动战、游击战为主,而辅之以必要的阵地战的战略方针,以疲惫敌人、打击敌人、消耗敌人和歼灭敌人,使敌人不能继续前进深入。

第二、增加物力其主要办法为:一、用一切力量恢复和建立国防工业(从大规模的兵工厂到小手工业的械弹制造和修理等),以保证前线械弹的供给;二、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工业生产,以保证军民的衣食供给;三、尽一切可能增辟国际交通线及发展国内交通运输事业,首先在便利和保证前线的军火和军需的供给。

第三、增加财力-其主要办法为:一、增加收入一-(甲)认真征收财产累进税和所得累进税,实行按照财产及收入多寡为比例而推销公债的办法,使有钱者出钱的原则,成为实际;(乙)设法使存款外国银行之存户,以一部份资财购买公债或公债金,(丙)设法增加侨胞兑款回国数量及大量劝销公债及金公债;(丁)设法将庙产,祠产及其他公产之一部购销救国公债;(戍)用一切方法奖励国民献金运动;(已)努力进行对外借款和向国际友人方面进行大规模募捐运动。二、减少支出--(甲)认真推行节约运动,首先须从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领导人本身做模范:(乙)实行裁并不必要的各种机关,实行按级减俸,逐渐作到衣食住由公家供给,各人只支最低限度的零用费。

第四、增加外援--我国抗战固然主要的以自力更生为原则,同时,国际形势目前亦有相当的困难,但力争外援,仍为增加抗战力量的重要办法之一,目前争取外援之主要办法为:一、于加紧政府外交活动外,进行广泛有力的国民外交,与各国政府及国际的和各国的劳工团体亲密联络,依据国联最近通过的对日实施盟章第十六条及九国公约规定,对日寇侵略者认真实行经济制裁,(不以军火、军事原料供给日寇,抵制日货,拒绝借款给日本政府等),同时,使中国政府得到国际友邦更多的精神同情和物质援助(军火,军事原料医药卫生材料,专门军事技术人材,借款等)。二、努力保护和开辟国际交通线,以保证能真正得到国际友人的帮助。只有增加抗战军力、物力、财力和外援,才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进行持久抗战,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以达到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

(三)增加抗战力量的根本办法在于政治更加进步。增加抗战军力、物力、财力和外援的根本办法,在于我国政治在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领导之下,求得向前更大的进步。目前政治向前更加进步的具体表现应为:①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有组织才能有力量--我国为四万万五千万人的伟大民族,客观上的确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但是,中外事实证明:仅仅人口众多,并不能成为不可征服的力量;只有将广大民众认真地组织和动员起来,才能成为巨大无比取得事业胜利的力量。抗战建国纲领早已明白规定须要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农工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现在已到了必须认真动员和组织工农商学文化妇女青年儿童等群众的时候了,只有将各界同胞都动员和组织起来,才能增加抗战的军力,物力和财力,才是克服抗战的一切困难的根本源泉。而动员和组织千万万民众的主要关键,在于政府真正给民众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在于政党及政府真正相信和爱护民众;在于政府能体会民众的疾苦而为民众服务。②改善行政机构及改善政府与人民之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能;改革省县两级的政治机构,改革区乡保甲制度;迅速成立省市县的参议会;严厉惩治贪污,实行廉洁政治。③实行人才主义--在各种政治工作中政府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吸收各党各派的人材去担任工作,对他们加以信任,给他们以真正工作权利,只图与抗战建国有利,不计其他。如能将此点做到,则中国政治上一切症结问题,便皆迎刃而解,而增加抗战力量的艰难事业,便也因之而能顺利完成。只有全国军民在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领导之下,使政治上能有这些进步,才能使抗战力量增加的问题,得到解决的保证。

以上所举三点,为同人等对于目前抗战形势之认识及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持久抗战争取胜利之管见。特拟具提案提供政府采择参考,是否有当,敬祈公决。

提案人:陈绍禹

连署人:秦邦宪 林祖涵 吴玉章 董必武 邓颖超 张澜 胡景伊 史良 张申府 沈钧儒 王造时 仇 鳌 邹韬奋  陶行知  杨赓陶            王世颖  许德珩 王葆真 王冠英 邵从恩 朱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