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查川省教育经费收支处之设,职在经收各县肉税,支给省立各校经费,与敝校为国立者原不相涉。溯前四川高等学堂于民国四年停办后,复经省议会决,将其所有田产概作将来成立四川大学之用。嗣敝校成立,民国十五年四月,即奉督省两署函开“校址一层,现与高师同设于旧皇城内,地方冲繁,殊不适宜,应将原拟设立四川大学之高等学校校舍及所有地亩拨归管业”等由,同时咨报教育部,覆准在案。是此项田产确为敝校所有,毫无疑义。惟此项田契向在省署,在十五年二月未拨归敝校管业以前,因教育经费收支处需款正急,呈请省署借出该契以为担保借款之用,并声明以附省廿五县肉税收入,限三个月缴还。而省署核准之范围亦只于此。是年六月,敝校查知,该契确已期满赎回。函请省署饬缴转送,当经准复照办。适值省长出居省外迁延,未果。该处收支员孙友于、粟雨田乘隙握契,复欲抵借新债。敝校闻之,即于十一月登报声明,其抵借无效。一面迭函省署,均以饬交转送函复敝校有案。是省署亦不认该处复有持契抵借之行为。又省署于十四年,因重修四川通志局需款之故,曾拨借此项田产十四、十五、十六三年租谷,以为接济。十六年十月,通志局拨接租谷限满,当由敝校召集各佃户向敝校投佃,事完又复登报声明,函知各军司令部及省公署备案,并催将田契迅即缴还。旋准省署函复即行,严饬缴还有案。十七年秋间,孙友于等见省政府行将成立,又因原设省长,事实上不能来省,乃因握契在手之故,竟以收支处名义呈请三军联合办事处转函本校,拟将前项田产割卖十分之三四为伊等清偿借款。当经敝校依据法理驳复。计不果行,嗣又串集省立各校议,以公立四川大学名义致函该收支委员会,索回此项田产,割卖新繁、郫县五百余亩清偿孙友于经手之六万元借款,载在成都各报。经敝校查明,不虚。正致函四川大学阻止之间,而郫县佃户梁鸿思、许光廷、李和森等报告谓,近有德记钱庄经理人李载梁称,孙友于等曾将前项田产抵借德记银四万四千元,业将该佃户等指按郫县公署,致被拘传,并于一月四日堂判,云:“查梁鸿思等欠纳本年租谷逾限不缴,抗玩已极。现经教育经费收支处函称,此项田业已由该处出售与德昌堂、安福堂分买。该佃户等如愿认佃,限三日内即由德昌堂、安福堂认佃;如不愿佃,锁押,限三日搬交所欠。本年租谷,即在押佃扣。违即重比。此谕”等语。闻之,殊堪骇异。岂以契据落于孙友于等之手,遂认其有处分权耶。姑无论依民事法理,契据仅为所有权之证据,非所有权之本体。故不问他人占有其契据之为适法,抑为不法,均于所有权之存在毫无影响。况孙友于等系间接向无处分权之省署限期借用,并未直接得敝校之同意,讵容藉辞对抗。敝校且省署于借用期满之后,令饬缴还不下十次。孙友于等违抗明令,迁延不缴,已属非是,更何容擅自处分,以便私图。查民事法例物权之转移,非由有完全处分权之当事人为法律上有效之意思表示,不生物权法上之效力。征之大理院民国三年上字第三七五号、七九九号,四年上字第九五号、一六〇一号,五年上字一四五九号,六年上字四六零号等判例,亦同此旨。该县兼理司法职责如何重大,乃对此盗卖盗买,显干法纪之侵权行为,不加惩处,反认其卖买有效,强令梁鸿思等认佃,不知根据何种法律,实难索解。现梁鸿思等业已声明上诉案,实本校校产。相应函请贵院调卷传案,撤销原判,另为适法判决,并依司法行政监督权,饬县勿再滥行羁押,实纫公谊。
此致
四川高等法院
校长张澜
一月九日
(党跃武主编《张澜与四川大学》(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5页-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