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兴办的“民主与科学”的堡垒一国立成都大学(四) 廖友陶

作者: 廖友陶 来源:张澜文化研究院 时间:2022-04-29 15:13 点击:763次

张澜兴办的“民主与科学”的堡垒一国立成都大学(四)

廖友陶

四、国立成都大学的学术成就

在张校长和学校那样一些办学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教育制度、教学体系、教师队伍的组织,推动、培育下同学们勤奋的学习研究,却只在短短五、六的时间里,还在国民党文化专制凶狠到从政治上制造“二·一六惨案”的威胁中,究竟国立成都大学取得了什么样的学术成就?有没有条件称为西南的最高学府呢?

现在时过半个多世纪,要进行这样问题的研究和概述,所能依据的资料只有这么两种文献了:一种是1929年5月,成大五周年纪念大会出版的《纪念会特刊》,刊载着一些学术论文,政治杂感和文艺作品,确也能反映当时成都的概貌,这是一种文献;另一种是1929年春起,张校长倡议各专业陆续建立学术研究组织,并创办学报性的刊物,把研究成果公布于世。这就陆续建立了经济研究会,出版了成大《经济科学》杂志(现存二册);史学研究会出版了成大《史学杂志》(现存三册);教育学研究会出版了成大《现代教育》杂志(现存三册);中国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成大《文学丛刊》杂志(现存第一期的目录,载《经济科学》杂志第二期“广告页”,可惜其余的毫无踪影了!)这是另一种文献。成大师生正进行的学术研究,举办的学会正蓬勃发展,学报性的杂志正按期问世,反动派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社会舆论上千方百计,多途多形的向学校、向校长、向这些学会、杂志、研究者和作者大举进攻,又集中主力攻击校长张澜,多方为难,排挤威胁,从迫使他逐步无所作为,到不安于校;这些研究、学会、杂志,在张校长一离校,就越来越难于保持现在的形式继续前进了。反动派消灭了成大学术发展蓬勃生机,这就是他们在这一时期文化专制的霸业!

就根据这样的史实,请让笔者记录国立成都大学学术成就的概貌:

经济学的探索

首先是张澜先生在成大经济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怎样研究经济学》的讲话,讲话的中心是对比分析“现在”的两种经济学,肯定马克恩为始祖发展下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才是真理。论证:

第一,亚当斯密为始祖发展下来的资术主义经济学,在生产、流通、分配各部分虽有其法则……不免散乱狐立,实施不如社会主义经济学有正确说明各部分的法则,又有概括各部分的法则,组成了严整精密的系统。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学研究出的结论,属于表面,没有严谨地抓往时间性;不像社会主义经济学,把现代社会即资术主义社会深刻会析,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法则,了解帝国主义是怎样成长。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学是一种静的研究,即是说它惯研究死体。社会主义经济学就不然,它用动的见地,用辩证法的方法,对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作横的解剖外,又作纵的解剖。我们因而得了解资本主义地生产发展、衰老,和它给我们所孕育出地新社会形态——大同的共产社会。换一句话说,就是它指出经济制度的新陈代谢,人类生产之进化。

总括起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只能给我们一些经济常识,零碎的经济说明,并不能给我们以整个的生产法则、生产组织的系统知识。在这个见地上说,或者站在科学方法的见地上说,简直可以肯定说资本主义经济学还未形成一个很完全的知识,像物理学,化学那样。

这样批判后,张澜校长提出研究经济应有的态度和原则:

一、要坚持真理:“研究学问底人,只问是真理不是真理,合科学不合科学,绝不应该因为避免时忌,就不去探讨经济真理。”

二、要尊重实际:“已有的道理发展,或者说发现新的原理原则,也必定在实际中去用工夫。要使我们的学问是活的,切于应用,更非研究实际不可。这也是科学所昭示于我们那种不因袭、不保守、要求新、要前进的精神。”

据此,张澜光生向经济学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研究课题: 第一、研究世界经济现象;第二、研究中国经济现象;第三、研究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还特别提到“俄国的经济情形,应该深加研究”。

最后,张澜先生叮嘱: 现在是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最显著而激烈的时代,差不多像到短兵相接的阵势了。我们只有明白上面所说的那些问题,才能够理解它们的曲直是非,世界情形,而决定我们自己的态度和中国底前途,使将来能够在一个光明大道上走。

唯物史观的研究

成大师生开始就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着手。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张与九教授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概论”、无我的论文“唯物史观研究”,探索“唯物史观同哲学上的唯物论和精神史观的关系”的问题,先概述当时我国和国际思想界对唯物史观无真识却大肆争论的状况。接着分析“哲学上的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的区别和关系”,认为唯物论解决宇宙成立的真实所在和社会现象由何出发的根本问题,观察世界静的方面。所以唯物史观是历史上的进化论,或称历史唯物论,与哲学上的唯物论不同,却有紧密关系。

“唯物史观与精神史观的关系”的问题。

分析唯心史观对社会变化原因是思想的说明,非理性,不科学。论证唯物史观才是真理,是科学。说明社会的变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具取决于生产,生产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才是一定的社会思想。

研究唯物史观的渊源:

第一、唯物史观之哲学的先声。认为:唯物史观结合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而成。马克思说:“黑格尔说明绝对的方法是由肯定自己,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否定而成的”。马克思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上,构成辩证唯物论,或称唯物史观。

第二、唯物史观之产生和发展过程。撰写“评黑格尔法律哲学”,使唯物史观学说具备雏形。一九四七年出版“哲学的贫困”,对历史和经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经济结构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生产总过程与生活过程等的关系、法制政治生活过程、人类意识的变化过程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等,都有明确阐述,唯物史观大体形成。“共产党宣言”明确论证社会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状况,唯物史观理论得到应用和发展。讨论“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0年的法国阶级斗争”,第一次应用难物史观理论分析当时政局,写“革命与反革命”以经济学观点批评欧洲当局,学说更成熟了。一八五九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后改为“资本论”第一卷,卷首的“序言”宣告研究所得的结论,说最主要的是唯物史观。

至于唯物史观的内容,他在公式的第一段里解说两个问题: 一是“人及其生产都是社会的”问题。人都是社会地生活着,共同制作衣食住等物质生活资料,各个人之间必发生某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一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成为社会实质上的基础。在这基础上,社会制度如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成功了,适应它的社会意识,即宗教、道德等思想、感情发生了。

这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法”直接“决定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的过程”的观点,存在当时认识水平局限的问题。

无我在第二段解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引起社会变革,也就是社会革命”的问题。

无我在第三段集中解说“物质革命与精神革命的关系”的问题。

无我在第四段解说“社会革命条件之成熟”的问题。

无我在第五段中解说了“阶级斗争和资本社会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

这就是无我和张教授评述的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说是自己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研究经济学得到的“总的结果”,“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就是说这是他以后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那么,探索马克思主义,从这指导思想着手,或能抓住根本。无我和张教授的劳作有长有短,但在政治那么里暗的当年,能严肃进行探索。提出问题、阐明观点、不避风险公布成果的精神是正义、进步。这种倡导对革命前进的精神诚属可贵。

对经济学及一些经济学概念的探索

当年,成大师生试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方法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经济科学开展工作的。

王宜昌的论文“论经济科学”先阐明经济科学发展有三个阶段。其次,阐明经济学法则,认为根本问题是社会生产关系问题。理解生产关系的出发点,应是:一、独立于人们意识的物资事物;二、变动自然,采取自然营养生活的财富;三、是由获取财富结成的人与人间的关系。

又阐明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商品。马克思终于完成了经济学研究,发现了经济科学的法则。

最后,论文还指明实践的方向。

他们又开始探索一些重要经济学概念,如对资本社会的劳动,苏友农的论文“劳动概论”先阐明劳动的意义,认为是人类营物资生活本能的发挥,是全体人类的义务。接着阐明劳动的分类:认为在资本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形式不同,就有不同的划分。阐明劳动与生产过程关系问题。认为先有个生产要素中资本是不是生产要素的问题。还有个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关系问题,最重要是劳动创造价值,特别是创造剩余价值的问题。

还接触到,“劳动与流通过程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劳动在资本社会的流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1、商品的流通性及方法问题。2、价值及价格的决定问题。3、工资与资本问题。4、流通过程中产生出生产矛盾的问题。

苏有农的论文,以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探索劳动的实质及其与生产过程、交换过程的关系,都是一些本质性的问题,虽还不够十分明确、全面、深入,总也迈出了探索的步子,只可惜是个“未完稿”!

王文彝探索的经济学概念是“财富”,他的论文“财富是什么”。先阐明财富的意义是包括能转移或利用,供给量有限,并为有用之服务或物品。这样,成大师生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探索经济科学和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接触到不少的方面和问题,事实上开拓了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广阔道路。

对经济史的探索

成大师生也开始了对经济史的探索。王宜昌的论文“论经济史”,先阐明经济史的意义和性质,是研究人们社会的经济关系,在历史记录上所经历的种种形态的科学。其次、阐明经济发展阶段划分问题。论文其中评述经济史发展历程的研究,指明怎样认识人类经济生活才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才是正确的探索方向。

王文彝的论文“希腊经济史鸟瞰”探索了经济史上的一国经济状况。全文分导言、荷马时代、古史时代、雅典时代、希腊时代、结论等六章。探索结果,希腊经济发展历程中反映着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1希腊经济发展中已经确立了私有财产制度;2、已经出现了农、工、商业发展的繁荣城市;3、血族家度的自给农业经济已经发展到以农业、工业、商业发展为基础的商品货币经济;4、工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发展,专业化的工艺技术越来越进步;5、国际贸易逐渐发展,出现了国际市场和公司、银行一类的经济组织;6.西方和东方、欧洲和亚洲,由于希腊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文化上都有了联系;7、随着经济发展,农学研究逐步开展,使种果、花、菜等都获许多学理知识;8、出现了社会阶级对立,工联组织、罢工,以及统合阶级的武装镇压。总之,他们认为从化希腊这个文明古国的经济发展看来,人类的经济生活是在不断的发展着、进步着。

肖锋铁的论文“实业革命之原因、经过及影响”探索了经济史上改变人类经济生活面貌的产业革命,开拓探索的境界十分广阔。十八世纪,西欧经济发展,旧生产方式不能供需求,急需新的,一到机器成套发明,就产生工业革命。其次,阐述“经过”:产业革命先在西欧大国兴起。英国,十八世纪从发明飞梭开始,接着发明纺织机,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产业中心都有汽力机运转。煤炭、焦炭代木炭,旋轴代风箱,滚碾代锤打,混法炼铁,熔炼吹氧,提高生铁可煅性。煤矿用蒸汽抽水机,打井机,安全灯等,工厂崛起。到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兴盛。西欧大陆,法国产业革命最早。德国产业革命的史绩辉煌。西欧如此盛大的产业革命,影响震动了世界。

最后,阐述“影响”对经济影响巨大。1、交通改良。2、工场崛起。3、大量生产。4、资本集中。5、生产过剩。6、经济恐慌。7、血汗制度出现,工人阶级扩大。对社会影响深远。1、物资文明。2、出现童妇工。3、失业游民增加,产业预备经常化。4、劳资对立加剧。5、阶级斗争激化,深刻的发展着。这篇论文探索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发展,却同时向着垂死的帝国主义阶段前进着,这确实开拓了经济学界很好的探索方向和道路。

这就是成大师生探索经济史及经济史上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人类经济生活在不断进步,又探索了经济史上改变经济面貌的产业革命的大发展,垂死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前进着,这都给经济学界开拓了广阔的探索领域和道路。

对世界经济现状的探索

成大师生也开始对世界经济现状的探索,具体的展开对资本主义和中国经济现状的探索。关于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状况,苏友农的论文“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概论”,首先“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的意义”。其次,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的组织”。 最后,探索“资本主义的发出与发展及其崩溃”。产业联合,资本集中,形成垄断。银行成了工业组织中心,金融发达,终于成为掠夺殖民地、竞争和独占的帝国主义,向垂死阶段发展。

论文探索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未尽深入,不够全面,可惜是“未完稿”,不能见全貌。

张与九教授的论文“马克思主义概论”的第二部分“资本主义之必然崩溃”,主要阐述适用唯物史观于现社会的问题,有三要点:1、(缺);2、资本主义社会以私产营利竞争等为基础,一到与生产力矛盾就出毛病。3、资本之义崩溃之必然性。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学说说明这种必然性。资本主义是大生产,大资本集中,社会主义出现,“合理移交而没有障碍”张教授的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是“营利可能减少”,“自陷崩溃”和社会主义出现,资本主义“合理移交而没有障碍”等两种观点,显然不是“唯物史观学说”的观点,只是探索初期。总开拓出了一些路向,还是可贵的。

关于资本主义落实到中国,张澜先生探索的结果认为它没有发展前途。首先是帝国主义不让发展;其次是中国资本主义力量不能争取自身发展。最后,人民革命成功后,不会建设资本主义。在中国,反军阀官僚运动,将反资商豪绅,还将反帝。革命民众几全为被剥削、受痛苦的工、农、苦力、负贩以及贫苦者和劳动者。这些人与资本主义利益相反,革命过后,不会建设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反封建同时即反资本那二重性的革命之本然的特征。因此,资本主义在中国不可能发展。

领港探索了中国经济的危机,他的论文“中国经济之危机”探索了当时我国国际贸易的转折点:一八二九年输入印度鸦片和甲午战败缔结不平等条约,是我国国际贸易转折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严重的是竟向我国投资,方面多,特别是金融业和政治借款,操纵军阀,争夺势力范围;设厂生产,压我民族工业。我国国困民穷,经济危机严重。

杨逸子数授探索了解决中国目前经济问题。

杨教授的其他论点,何正明的论文“读了‘解决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着眼’以后”,主要分四个问题进行商榷:一、资本是否生产要素的问题。杨教授主张资本是生产要素。何正明认为马克思论证明确,资本为私产制生产关系产物,属历史范畴,在生产过程中非原始要素,也非永久要素。二、劳动分类问题。杨教授分体力、发明、管理之劳与孟子劳心劳力说结合。何正明认为孟子指知识者执行政权之统治阶级劳心,与生产劳动无关。马克思说:“创造资本的进程,是劳动者从劳动条件所有权分离的过程”。劳心劳力的分离就是生产者与生产工具分离的过程,形成统治被统治的阶级对立。劳动者夺生产手段,这种对立就消灭;这是历史范畴,不能作永久性的劳动分类根据。三、分配问题。杨教授说劳动者是“恃”资本家以为生活的,劳力成功后,应分配一部分于资家。何正明认为,亚当斯密已看出劳动者未“享有全部生产品”。剩余多品,马克斯说“它叫剩余价值,归了资术家……即私产制确立,资本家占据生产手段后,掠夺的剩余价值”。杨教授还说地主与企业家“或有发明功绩,或有管理监督勤劳……分配不能除外”。何正明认为,实际,地主供给占有的土地,分得剩余价值,他叫地租,这是依据他们的资本。杨教授的观点此理论是站不住脚。四、对中国社会的阶级划分。杨教授说:“中国的社会,说无产阶级可以,说有阶级,阶级又多,切实点说,至少要分成三个阶级,即富人、知识分子、一般平民。后两类皆为“穷民阶级”。何正明认为,只说阶级意义与区分阶级的标准。什么是阶级?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占地位以至使命的相异。资本社会中,对立着占有生产手段的资产阶级和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就这样构成了阶级社会。地主纳入资产阶级的有产阶级;手工业者等都纳入资本主义阶级社会中。杨教授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什么?由于标准模糊,划分阶级也就丝毫没有科学根据,理论你值了。很可惜这篇论文也是未完稿!

至于这“着眼点”,张澜校长提出方案说:“今天中国发达生产,与反资本主义联成一体。从此可知,用革命手段来对经济作制度的变更和数量的增进,是中国社会的出路”。又说:“中国的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受反帝反封建的同时即反资本那个二重性的本然的特征决定着”。其实,“这才能解决中国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大多数人生活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社会巩固和发展的条件”。很可惜这样的论点提出后,成大师生还没有来得及展开。

成大师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探索世界经济现状,张澜先生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着眼点,都为新的探索开拓了新的道路。

对经济思想史的探索

成大师生又开始了对经济思想史的探索。王文彝的论文“西洋经济思想之史的发展”在古代经济思想家中主要评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对中古经济思想,论文主要评述寺院法和行会法规反映的经济思想。

对近代经济思想,论文重点评述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和亚丹斯密

对十九世纪经济思想,论文重点评述古典学派。十九世纪前期经济学称古典学派、正统学派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主要论点实利哲学,劳动群众无希望。接着论文评述“社会主义各派”。产业革命后,经济罪恶随生,察因施济,需评价此时经济思想。若摩尔、康伯列拉都批评法国苦难,反对资本主义,提倡经济根本改革。到阶级贫富日殊,冲突日烈,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欧文、富利叶等都认为有救济下级社会的必要,欲以教育改造社会,被称为空想的社会主义者。三人后,有爱尔兰的社会主义者汤卜生,其剩余价值说有助于马克思之社会主义思想,及法国出现大贫民革命,德国出现科学社会主义,近代社会主义勃兴了。可惜论文正从这里成为“未完稿”!

围绕这一论文,张与九教授的论文“李嘉图分配论之研究”先阐述李嘉图对经济学之两大贡献:一是完成分配论;二是经济学以科学体系。论文探索了李氏劳动工资定律。由此,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说,指出其实质是劳动榨取论。社会主义学说是其继承和发展。还有杨逸子教授的论文“克鲁抱特金及其经济思想”说克氏经济思想可分两要点,还有分配论:原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人应有生活权利,要把需要放在责任上,不在限制。若用法律或权力强制,或用饥饿恫爀,最不合理!联合耕种了再去分配,就能得优美衣食住。但要做到这步,先要铲除私产制,把社会产业归公。这是自由共产主义。杨教授说:“克氏思想合乎科学,不像流行的马克思学说,冒称科学”。杨教授对克氏,尤其是对马克思学说以及对二人之比较研究分析不足,匆作结论,需要商榷,却也开拓了探索路。

成大师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也开始了探索。吴雋灵的论文“先秦道家的经济思想”说老子的经济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故道(无)法自然”、“无”至善。要破奢侈欲,主张日用所需,够了便足。倡导生产有二概念;一、废奢侈欲,“不贵巧”,否定改进生产工具;二、“生而不有”,主张不私有产品。反对交易。对消费主张崇俭。庄子的经济思想:引申“无”的哲学为无所待,无差别。死所待,从不自由到自由,分人为四等:第一等,舍己从人最不自由;第二等、(缺10个字)旧人还俗,犹水近遁;第三等,御风行,虽免行,犹有待,非自由极则;第四等,自由之极,无待逍遥。无差别,不谴是非,一切平等,乃至达观。此种思想实当年诸侯奢慾横流,压迫奴隶农奴日烈,战禍频繁,老子愤斥“师之处所,荆棘生焉,大甲之后,必有凶年”! 庄子愤轉消极达观。理想真人圣人神人做不到,还讲生产,顺自然,反对改进工具;分配要“富而分之”。打破私产,各取所需,实老庄经济思想精华;片断,不系统,不完密。然在思考。还有篇論文“韩非的经济思想”。韩非认为争譲视财富多寡为断。我国思想家多认今不如夕,尊先王,治法古。韩非认定社会进化,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倡重农增产,崇俭,力主法治。论文又集中评述韩非经济思想的两个问题:一重农主义;二反救贫政策。最后评述他的经济思想与政治思想的关系,说他的政治思想是法制主义,要实现经济思想,遂其生产,必严法禁,以安社会。故其经济思想虽迹私产制上,国家权力盛时,不能维持社会安宁。故行之于秦曾见成效。

于此仅初探道家法家经济思想,学者林立之春秋战国时代也来能展开探索,诚学术史上憾事!但联系前面成大师生对经济科学、经济史、世界经济状况、西洋经济思想史等的探索,使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得到初步应有,也获得了不少科研成果。虽留下无数学术理论问题,却真是良好的开端。可惜正在蓬勃发展的研究热潮中,反动派消灭了成大民主与堡垒!但是成大师生在那白色恐怖深重的黑暗年代,总算为探索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拓了探索领域、方向和道路。

教育学的探索

研究教育学,也是张澜校长倡导探索的一重要的科学部门。

成大教育系组建了“教育研究会”,而且组建在“二·一六惨案”发生后七个月的九月。主任周蜀西、研究部主任周家彦、讲演部主任杨楚卿,“全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社”社员。事实说明,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并没阻挡住革命进步主流的稳步前进。特别是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作为“指导员”之一的张澜校长作了题为《我们对于教育的主张》的重要讲话。十分鲜明坚定的指出:“……诸生实有改造及促进中国教育之责任……今日教育成为特殊阶级而非平民之教育,以后希常常注意平民教育,设法一普及之,极力打倒阶级教育。即大学亦须取开放制,如现今之苏俄然。教育注重思想自由,不能任一主义统一儿童之思想;教育随时代进步,当今颇有复古趋势,大反时代精神……”。这是针对当时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的革命进步抗议呼声。并且盼提出应建设苏联式的平等教育,要打倒资产阶级专制的“阶级教育”。成大师生对教育学的探索,就有这样的指导思想指引着前进路向。研究会成立半年,一九二九年四月十日,出版了机关杂志“现代教育”,公布了科研成果,探索规模相当宏大。

他们探索了教育的意义与作用。第一篇是张校长的论文“我们对教育的主张”,主要内容,对教育的精神实质、教育制度、教育任务等都就行了精辟的论证,构成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倾向鲜明的,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姜炳兴翻译克来普的论文“教育之意义与功用”,论文从教育为调和的发展、教育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教育即经济的预期、教育与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论证了教育理想怎样才能实现的问题;还论证了现代教育使个性自由表现的东西是什么(智力测验)的问题。蒋梦鸿翻译杜威的论文“教育的理想与目的”,主要论证了教育学、教育哲学的理想与目的主要是“生长”,是在现有文化和知识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传授已有的东西或局限与改造现实的手段。刘天于教授的论文“我们应当自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论证“目前的教育制度,学日,学美,党化,都不明瞭中国教育必须是中国的,必须是中国教育者自己研究出来的,深闭固拒固不可能,东抄西袭也是徒劳”。指明应当自反的问题是“我国教育所以无补于民族国家,根本原因是在政治未上轨道与社会过于恶劣呢?还是在教育本身失其所以为教育呢”? 提出中国所需教育家的标准是:“精确了解教育”,能用“系统方法”进行“切实研究”,“不断实验”还要“热烈同情”“被压迫民众”,“有进攻黑暗势力的勇气”。“在研究室是学者,在讲堂是良师,在社会是被压迫民众的代表,不为威屈利诱的大丈夫”。这是何等让人奋昌的学术气派啊!

教学法

成大师生探索教学法。周蜀西的论文“旧式教学法之批评及新式教学法之要点”从教学基础提出问题: 旧式教学法从认识教学对象出发,认定学生是死体,能随意塑型,是被动的教学客体。不分辨教学种类及性质,旧式教学法在出发点上就錯了。只傳授知识,不是有计划的依靠学生旧经验的片断智识,要求学生按提示指导活动,不照顾全局及其前进,形成灌输式的旧教学法。而新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为主位,重视其本性和能力的趋向,顺其反应,补足缺陷,让他自发活动,追求结果。启发学生自动,教师只进行辅助,参改和引导,使其学习更适合,更见成效。要不怕学生进行实验和犯错误,从缺点和错误中走上正轨,脚踏实地真正前进。这就是---要学生自动学习,认定他是能动的人,能主动学习。 把教学建立在学生旧经验上和当时心理状态上。 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兴趣上认识学生。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中等教育

他们探索了中等教育的问题,探索了优秀中等学校主要负责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李露华的论文“理想的中学校长”,提出了的所设想的标准,首先阐述中等教育的含义、性质、实质、基本条件。其次,明确中学校长的权与责及其和学校的关系,才能办好学校。其次,具体提出理想的中学校长的标准:“普通条件: 1、体质。2、品德。特殊条件: 1学识,要各科学识充裕,足以教人,能为精明指导员、干练行政者;还要有专门教育智识,富进取研究精神。 甲、了解世界教育潮流;乙、中国教育需要;丙、所处社会情况;丁、所办学校情况;戊、学生心理;已、能应用教育学理改善所办学校。2、办事才能: 甲、能分辨事理是非轻重;乙、遇事审慎,应付周密;丙、魄力要大,手段灵活;丁、思考精密,果毅励行;戊、选才慎重,任人专信。3、处事见惯:要能明内外,分轻重。甲、惜阴守时;乙、条理处事;丙、整洁准确。最后,提出了培训制度问题

杨楚卿的论文“一年来四川省学潮之研究”和“十七年度(1928年)川省学潮之研究”统计出一年来竟有六十余校发生学潮,其中多数是中等学校。研究了产生学潮的原因,学潮发生,最多是反对校长,反对军阀当局,反对教职员,与社会团体纠纷,其中反对军政当局素不重视教育,进行摧残,如估提教育经费,使学校关门,教育机关停顿。去年(1928年)因政潮党争,牵动学潮,任忌摧线教育,惨杀师生,所以学校与当局和学生为保护人权及学校尊严不得不起而反抗(这是指1928年成都发生的“二·一六惨案”中出现的情况)。

小学教育及幼雅教育

他们探索了小学教育和幼稚教育,特别是探索幼稚教育更加突出。曹刍的论文“近世西洋影响中国小学教育理论之六大思想家”。1、介绍卢骚主张儿童教育要同成人教育严格分开,要“返于自然”,重自行经验的真知,要顺应儿童自然发展,分阶段进行教育。2、裴斯塔洛齐主张,教育仅能助儿童自身心能发展之平衡与调和,应进行“心理化之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其教授法,重直观、口授,由简到繁。3、海尔巴特说“未有无训练之教育”。重教材及其处理与教授之阶段,分清事物之知觉与观念,联合其他事物之知觉与欢念,纳入已有经验或智识系统中,应用等四阶段;又归纳到说明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三种方法中。4福禄贝尔论证幼稚时期是养育生活及生长之重要时期,教育职务即在保护养育及发展其生活之内。发明幼稚是福禄贝尔对教育的历史性贡献。5、蒙铁梭利最重视官能教育,三至七岁的儿童,要特别着重。官能教育,即感官练习,这是他教育的主要部分。目的在反复练习,使对刺激物能正确辨别,因制名种教具,使儿童自行练习,渐进于精微正确。教具如触觉、重量、园柱、积水、几何形、色彩辨别、听觉等。这制作教具,是他一大发明。6、杜威是世界名教育家,论证教育儿童与自然和社会两种环境常相接触,其知识习惯始有启发与养成之机会。说学校是一特设之环境,须代表现实生活,即儿童视为真切的生活。倡导设计教学法,使教育成为儿童达到成人社会的桥梁,过此便能自学。----这六位都是对世界教育起了巨大影响的思想家。钟仁辅、楊楚卿合译瓦蒂森的论文“怎样控判儿童的恐懼心”,論征父母应当从事于儿童情绪的培养,要认识自觉与否,父母对初生儿都已在进行训练。儿童幼时,特别容易养成情绪生活,幼儿习惯一经养成,就很难改造。拿恐懼心来说,不是天生,是养成的,如异常现象和声音,都能引起儿童恐擢。少数的恐耀和消极反应也应当建立,如儿童刚要与人校触时,一种合群的标准应当建设起来。进行训练,可用反交替反应的方法。恐惧行为,若能用科学方法去教养,情绪生活便容易控制。金海观的论文“幼雅教育的沿革与趋势”,阐述了欧美教育史,说欧州古代没有幼雄教育,十八、九世纪英法等国慈善家教会开始办慈幼教育、十九世纪中叶起,福禄贝尔倡导的教材教法影响世界。二十世纪初,意大利蒙铁梭利创办儿童院,发明教具,注意感官训练及自由自动的教育。到杜威1896年至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小学试验他的教学法,影响幼稚教育理论。最近各国有联合研究的趋势,也闻述了中国幼雅教育史,说清末教会学校开始创办幼稚园,1916年至1917年才有自办的;1918年至1919年受社威影响,才改进幼稚园;1926年至1927年,幼稚园增加,名省、各方面都有进步。从此,幼稚园教育的性质趋于全民化,以办法趋于经济化,教学管理训练趋于科学化,课程趋于生活化,有着比较良好的发展新趋势。周文利的论文“调查成都市幼稚教育后为几点感想”,提出几十个具体问题的意见: 幼雅生活园活动时间最好是四小时半,下午要活动,可到野外亲近自然,设备少点好,多了照顾不过来;普及幼稚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培养师资。这样根据调查实际情况提出意见,至今也有参考价值。

婦女教育

他们也探索了婦女教育问题,尹若庸的论文“现代婦女在教育上的地位”,论征了中国女子教育地位落后,办女学几十年,没见成效。女子入大学听课,始于1920年国立北京大学,但成效差。原因是“社会及个人环境不好。由于中国社会轻视女子,入学常受攻击,无财产继承权,社会职业不平等,女子自身畏惧一切”。自身修养也有问题:是“因袭弱点,积刃而成,忘志薄弱,缺乏勇气,盲回服从,依赖生活,虚荣心强,物质生活难满足,易受外界引诱,人格随落”。婦女在教育上的地位就低下了。唐世兰的论文“怎样推广婦女教育”,论征中国旧习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使婦女在教育上愿望难达,机会很少。影响婦女及于子女,因此妇女应受完全教育。辛亥革命后,女校日增,但受教育者多有产妇女,是贵族教育,有改造为平民教育的必要。

心理学

姜炳兴的论文“现代心理学的趋势”,论证了心理学到十九世纪才脱离哲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现在应从方法、范围、对象等方面来看它的发展趋势。

还有刘绍禹教授讲的“现代心理学之派别”、刘天予的论文“心理生活的社会性”、徐梦鸿翻译的“教育心理学”、张用晦的论文“竞争心在教育上的价值”,这里都不再多作介绍。总之,在心理学的领域,他们也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

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史

成大师生还探索了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史。陈修平的论文《近代中国教育总评》,探索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史。论文阐述近代中国教育史,是新旧教育转变的历史。也探索了转变的趋势,认为是1、由专制政治的教育向民主教育的转变;2、由宗法社会的教育向国家教育的转变;3、由农业经济的教育向国民经济的教育转变;4、由旧文化的教育向新文化的教育转变。自清同治元年(1901年)创办食京师同文馆,到现在已66年,都向这趋势在轉化。历经几次改造,进入了新教育改造期。所谓“新教育改造期”,作者进行了如下的阐述。一、新教育的进步。1、提高着高等教育;2、改组中等学校;3、男女同学;4、专门研究教育的良好风气兴起。二、新教育发展好趋势。1、要求教育国家化,即要求以教育建设新中国,教育主权属国家,由国家定宗旨,实施政策,进行监督,以贯彻国家一级的精神;2、教育政治化,主要在增进学生政治意识;3、教育经济化,要求教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3、教育社会化,要与生活打成一片,“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5、教育科学化,研究科学,也要求把教育本身构成科学;6、教育平民化,男女同学,办贫民子弟有受教育机会的平民教育;7、教育专业化;8、教育艺术化,在教育中提高艺术的地位,使教育也成一种艺术。

这样,成大师生开展探索教育学的规模也是巨大,特别是对幼稚教育、中等教育和妇女教育和教育史的探索,开拓着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方向和道路,是很富有远见的科研工作。

历史科学和文学的探索

成大师生对历史科学和文学也进行了研究探索。

历史科学领域 成大历史学系组建了“史学研究会”,出版了《史学杂志》,公布了一些探索史学的成果,接触到了这一学科领域相当规模的问题。如对史学观念变化的探索,发表了洪诚中教授的论文《史学概念的变迁及近代史家对于历史之解释》;探索巴蜀古史,有吴致华的论文《古巴属略考》;探索民族迁徒和“異族华化”问题,发表了刘掞黎教授的论文《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徒》,李光季的论文《春秋时代异族之华化》,娄景裴的论文《春秋时異族华化广征》;探索古今民族地区的情况问题,发表了张仲和教授的论文《张骞与西域》,邓志福的论文《四川西南之异族》;探索社会生活史,发表了娄景裴的论文《西漢时代一夫多妾制之盛行》等。

文学  成大师生对文学也展开了探索,中国文学系组建的“文学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文学丛刊》杂志。现在,只有《经济科学》第二期的《广告页》保存了第一期的目录。

 

有人说:“大学之文化的中心,学术的渊蔽,人才集中的地方”。大学要怎样才能形成文化中心呢?大学卓越的高尚目的要怎样才能实现呢。大学要怎样组织、怎样设施、怎样活动才能造就振兴发展国家民族的需要和高层次的科学家、作家和政治家呢?这都不能不集中的决定于学术研究的组织,开展和取得科研成果了。这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生命,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是大学的生命。 

现在,检视了以上这些学术成就,可以看出国立成都大学在当年确实不愧是西南的文化的文化中心,最高学府。张澜校长的贡献在教育史上研究也将有其辉煌的不朽的存在吧。

但是,成大师生探索得到的学术成果,只能说是初步的,公布的探索学科门类也还少,自然科学的研究情况很少公布,就是公布了的社会科学、文学部门也并不完备,缺陷太多人,真是遗憾!不过,一想到国立成都大学仅仅在世界上存在了七年零五个月十七天,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以所谓“三大合拼”的方式把它消灭了!一个初办不久的高等学校,在那么短促的时间中就取得这么些学术成就,真不容易,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对于这样冲破历史局限性的壮举,笔者要尽心竭力加以较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