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创办建华中学

作者:伍定明 来源:张澜文化研究院 时间:2021-05-20 11:05 点击:677次

张澜创办建华中学

伍定明

 

1938年秋末,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约请在重庆出席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的张澜,建议他在家乡南充办一所富有革命朝气和民主气息的学校,以培养造就于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并满足南充及其临近几个县一些小学毕业生升学的要求。

张澜很热心地做好这件利国利民,造福千秋的大事。他邀请原成都大学毕业生贾子群、姜柄新等发起筹办,并联络南充地方知名人士伍非百、杨达璋、奚致和与南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鲜英及有关方面商议,同时还做通了国民党南充专、县党部的工作,获准建校。由鲜英、奚致和负责筹集经费。1938年冬,南充私立建华中学在南充大西门外三圣街三圣院宣告成立。苏光弼任董事长,责成奚致和、鲜特生负责建校的各种批文。大家议定张澜任名誉校长,原成都大学学生姜柄新任校长,教务主任、事务主任及各课教员大都是原成都大学的毕业生。1939年2月21日,建华中学正式开学,春季招生80余人,男女各半,分别编为两个班;秋季招生仅50人。这年暑假校长姜柄新和教务主任阳楚卿应聘离校。这年冬学校发生严重困难,资金短缺,校务举步维艰。值张澜乡居在家,发起人集议垦请张澜出任校长,张澜欣然允诺。1940年2月,张澜出任建华中学校长。

上任伊始,张澜改组了董事会,由南充名流鲜特生、奚致和分别担任正、副董事长;聘请杨达璋、张幼房为副校长,聘请原成都大学学生吴石隐任教务主任,大量聘用成都大学毕业生为教员,以壮大师资队伍,并且新增设了高中部。随后,张澜通过鲜英征得驻军同意,将四川绥靖公署空着的兵营划拨学校,用以改造扩建教室、办公室、师生宿舍,又通过奚致和借来实业局苗圃地作为运动场。至此,学校初具规模。1942年春,初一班学生毕业后,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女子高中班,全校高初中扩大到10个班。随着师生日益增多,学校课程设置和各项制度都逐渐正规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建华中学声誉逐渐扩大。

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办学的成败。张澜在广招社会贤达的基础上,十分注重队伍建设,尤其是对建华中学的青年教师,更是怀有严父与师长般的情意加以教育、帮助和管理。

学校经费拮据,处处精打细算,可在聘教师方面从不吝惜,非常慷慨。受聘在建华中学任课的教师,既有享誉南充的名师,也有学有根底的名流。他们学有专长,教学有方,使学生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较为年轻的教师,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喜欢和学生交朋友,又敢于标新立异,把整个学校搞得热气腾腾,很受学生欢迎。在他们的带动和组织下,学校有各种名目的学社、读书会,经常举办各种竞赛活动,英语会话、作文比赛、数学竞赛、壁报展览,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师生们大开眼界,很受鼓舞。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远足活动。

张澜担任校长职务,不领薪金分文。他虽不负责学校的具体工作,但他对学校工作却督察甚严,就连小事也不马虎。每天他都要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凡遇上他认为是越规逾矩的人和事,他都要指指点点论说一番,一直要等到你弄懂了道理或表示改正才肯罢休。有一次校园活动后,一个青年教师坐在石凳上,脱去一只鞋子,翘起二郎腿,口叼一支烟,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不料被张澜撞见了,他便严肃地对这个青年教师说道:“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年青一代,你已经为人师表了,而你现在的这种行为不具备师表的仪容,今后要切实注意自身的形象,在这种公众场所,不要忘记自己在教书育人。”这个青年教师立即穿上鞋子,放下二郎腿,红着脸认了错。于是张澜也开心地笑着夸奖他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张澜校长民主办校,亲自主持全校教师参加校务会研究学期工作。还经常到各班的教室外面听老师讲课,当听到教师的讲解有误时,他便会走进教室进行纠正,常常是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开头:“对这个问题,你看是否应该这样解释?”然后才侃侃而谈,由浅入深,引经据典,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讲课的老师不但没有感到自己失了面子,反而被张澜渊博的知识所折服。至于张澜自己,他不仅言必有方,行不逾规,就是衣帽鞋袜也清洁整洁一丝不苟,时时处处表现出高贵的情操和严肃的风度。校长垂范,师生仿行,严肃活泼学风在建华中学悄然兴起。

学校校规严格,学生服装整齐(男生穿麻色制服,女生穿兰色旗袍),学生在街上遇见教师要敬礼,大力开展文体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教育学生要实现民主政治,民主办学,要挺起胸膛,竖起脊梁,战稳立场,学好科学,威武不屈。张澜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查看学生学习。还与学生一道参加晨练。教师患病,派厨工送饭,使学风大变,群众夸奖不已,远近青年学生,都争来建华中学入学。

张澜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是关爱有加。南充县金宝乡的王玉周同学在报考建华中学时,各科成绩均优,唯独化学不及格,招生的老师拿不定主意,便去请示张澜。张澜将王玉周同学叫到他的办公室问道:“你其他各科成绩较好,属中上类别,为啥化学不及格呢?”王玉周同学答道:“因为我还没有学到这一章。”张澜又问:“怎么会没有学这一章?”王玉周同学答道:“我刚进初一,刚读一年,初二还没开始。”张澜很是惊奇:“那你为啥子要进建华,而且要越级进入高中?”王玉周同学回答说:“为了领助学金。”然后他又急忙解释道:“因为家里穷,不能长期供我读书,我现在跳级来考高中,想早点完成学业,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张澜听后笑了:“我这里能够享受助学金待遇的,必须各科成绩均进入前三名,你化学那么差,够这个条件吗?”王玉周同学倔强地回答说:“我努力!”于是,张澜便考问他:“你知道这个学校为啥叫建华吗?”王玉周同学思索一阵后答道:“顾名思义,应该是建我中华吧!”。张澜听后,欣喜地说:“好!我收下你,你去努力吧!”入校以后,王玉周同学果然学习十分刻苦用功,各科成绩很快便进入了班级前三名,也顺利地领到了助学金。

1943年秋举办了一场南充专署高中生作文比赛,此次比赛是由张澜先生倡议、组织、命题、亲自阅卷和决定名次的。考试那一天,考场上聚集了南充及附近县的大约50名应考的同学。刘存宽同学代表建华中学参加考试。考试时,张澜先生用粉笔以草书写出考题,然后让大家按题作文。考试的题目是《世界局势鸟瞰》。其中那个“鸟”字,张澜写得略草一些,被刘存宽同学误认为是个“乌鸦”的“乌”字。刘存宽同学还不满15岁,学识浅薄根本不知道有“鸟瞰”这个词,看完题后心情相当紧张。但他知道“瞰”字作“自高处俯视下面”解,便半猜半蒙地将此题理解为“像乌鸦一样从空中观察世界局势”的意思,并且据此作文交卷。

过了半个多月,张默生老师通知刘存宽同学,张澜校长找他单独谈话。刘存宽便跟着张老师来到了校长办公室。进门一看,没料想到校长办公室里坐满了六七位老师。张澜等人见到刘存宽同学的到来,显出特别高兴和怜爱的样子。刘存宽同学本性腼腆,又从来没见过这样大的场面,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张澜先生虽然平易近人,但他毕竟是名声显赫的社会活动家,刘存宽同学更是不知所措。张澜见刘存宽如此紧张,便对他说:“刘存宽,你不用拘束。今天是为作文比赛的事叫你来的,在坐的都是本校的老师,你不用害怕。”然后张澜轻声细语地说:“你先把作文考试的题目念一下。”这句话恰好触及刘存宽的要害,因为那题目的意思是他蒙的,回答全无把握。刘存宽同学只好战战兢兢地回答说:“题目是不是叫做‘世界形势乌瞰’?意思是好比一只乌鸦在天上飞,可以看到下面的全貌。”这一下张澜和在场的全体老师实在抑制不住了,顿时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这时,刘存宽同学脑子里轰然一声,脸直红到耳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张澜见刘存宽如此狼狈,便安慰他说:“你对题目的理解很对,是那个意思。你再想一想,难道除了乌鸦以外,其他的鸟在天上就不能见到下面的全貌吗?”经张澜先生轻轻一点,刘存宽恍然大悟,说:“题目是否应该是‘世界形势鸟瞰’?”张澜立即说:“这才对了。不过你的文章思想正确,条理清楚,论述有说服力,文字也很好,只是在题目上弄错了一个字,理解上还是对的,无关大旨。你知道你考了第一名吗?”然后张澜转头对老师们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张澜还希望刘存宽同学今后要继续努力,切忌骄傲。

张澜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教育学生要爱国家爱人民。他除了经常对学生讲时事政治,还亲自担任了学生的修身课教学,先后写了《说仁说义》、《四勉一戒》等讲义,学校油印了张澜著的《说仁说义》发给学生。将“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等内容,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亲自主讲,不断对学生进行仁爱道德的教育。张澜还多次告诉学生,四川这个地方还很闭塞,有志青年应该力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扩大视野,考西南联大这样的好大学,多接受新思想等等。张澜的这些教导,影响了一大批学生毕业后报考北京大学等院校,并较早地参加了革命。

建华中学在发展过程中,曾因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几乎要关门停办。张澜宁愿自己去四处筹款,也不把经济负担转嫁给学生,而且对于所筹之款的来源也很讲究,凡来路不正,一概不要。有一年建华中学因经费困难,执行校长贾子群带领一代表团去重庆,向教育部请求解决经费问题,未达目的就来找张澜想办法。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被孔祥熙知道后,孔祥熙托人向张澜表示,如果张澜同意,他愿意投资10万大洋。张澜立即婉言谢绝。客人走后,女儿张继延说:“孔祥熙有的是钱,与其拿给他二小姐乱花,倒不如让他捐点钱给学校造福。”张澜正色道:“我怎能要这种人的钱呢,我要了他们的钱,就封住了我的嘴! 我常谴责他们国民政府贪污腐化。孔祥熙捐钱,是想要我不再揭露他们。不能因小惠而失大节,放弃自己的立场。我们自己想办法吧。”后来,还是张澜通过自己各方奔走四处活动,得到了南充、西充实力派的支持,建华中学才得以渡过难关。

张澜办建华中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反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坚持用爱国民主思想教育学生。40年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大半个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把抗日的军队抗日的人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借口“戡乱”实行专制独裁,制造白色恐怖。为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控制,除了在学校偷偷发展三青团外,还借口抗战需要,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实行军事化管理。吃饭要限时,训话要立正,时不时还要来一个紧急集合,弄得大家上课不安心,行动不自由。军事教官成了学校的太上皇、别动队,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不知从何时起,凡是听到“委员长”三字,大家就得立正注目以示尊敬。

一次,一个教官借升旗之机拉开架势对学生训话,虽然语无伦次粗话连篇,但委员长却喊得特别响亮,弄得收脚出脚忙个不停,许多教师虽也跟着受累,但大家敢怒不敢言。站在一旁的张澜两眉紧锁面有怒色,待那个教官语音一落,他就慢悠悠地踹上讲台,沉重而又严肃地宣称,他要讲一个大道理老问题。他说:“有个口号叫‘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叫‘至上’,为什么要讲‘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张澜自问自答侃侃而谈。他说:“‘至上’就是至高无上,是说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兴亡是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头等大事。”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你们天天在喊这个口号,墙头上也写着这个口号,其实你们并不真正懂得它的意义和它的重要性,不是吗! 你看你们一听到委员长就忙着立正,而说到国家民族却无动于衷,没见一个立正的。照你们这个样子,这个口号不就要改成委员长至上了吧?”他的话既严肃又风趣,说得大家心悦诚服,拍手称快。那个教官面红耳赤地躲到人群背后去了。从此以后,建华中学再也不搞这套个人崇拜的繁文缛节了。

张澜经常发表讲话,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堕落腐败。有一次,他看见《大公报》上一条消息说,孔二小姐能带着自己的洋狗乘飞机到香港游玩,而宋庆龄为抗日救国要到香港筹款却买不到飞机票。张澜对此极为愤慨,当即对在场的教员说:“什么世道!国母还不如一条洋狗! 国事就败在这些蠹虫手上。”他鼓励学生要多读进步书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教育学生要努力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张澜对共产党及民主人士在学校的抗日救亡的活动予与默认、欢迎、支持,把学校办得生气勃勃。这是他民主办学方针和爱国思想的重要体现。建校初期,为了不给国民党以口实,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没有派党员进入建华中学。后来,因为形势的需要,从1939年秋到1940年春开始,中共便陆续派贾子群、刘传、袁观等10多个共产党员和张图南、张默生等进步人士进校任教。在学生中建立了两个党支部,分别由岳小平、文作津任书记。学校的民主气氛越来越浓。中共教员被允许使用自编自选的教材给学生上课,系统地向学生讲授马列理论、抗战主张,介绍全国抗日救亡形势。党员和进步教师时常组织学生座谈时事,办救亡壁报,举办演讲会,抨击时弊,反对独裁,呼吁民主,坚持抗战到底。早操时,学生都要唱抗日歌曲;星期天和节假日,学生在城区街头巷尾和附近城镇宣传救亡图存,唤起广大民众的爱国觉悟。张澜自己很注意阅读搜集进步书刊,尤其爱读《新华日报》,有些重要消息,还圈出来叫其他教员传看,并张贴出来,让全校师生阅读。在他的推动下,《新华日报》成为学校最有影响的报纸。一时间,建华中学成了川北地区最富有革命朝气与民主活力的一所学校,为抗日救亡和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1940年9月的一天,张澜从成都开会回到南充。刘传(中共南充中心县委书记)去看他。谈到政局和国共关系时,张澜长叹一声:“刘老师,我悲观极了!”刘传:“张先生,你怎么会悲观呢? 你是多年的老政治家,从来都是对中华民族充满信心和……”。张澜直截了当地说:“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总裁,副总裁汪精卫都当了汉奸,蒋介石他为什么当不得?!”接着张澜又讲了他所知道的国民党加强特务组织,反共防共,限制群众运动等情况。还告诉说:“国民党在反共方法上是‘中央可示宽大,地方须严谨,下级积极斗争;’分工是‘党部负斗争责任,政府处调和地位,军队则为后盾’”。

刘传听了,估计国民党顽固派将对我党下手,立即做好了撤退和转移的思想准备。过了几天,南充国民党特务逮捕了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彭宏岩等人,教务主任吴石隐也向南充专署告了刘传的密。刘传得到消息后,连夜布置南充地下党中已经暴露身份的人员全部转移,没有暴露身份的立即转入地下。当刘传天亮前离开建华中学后,国民党特务军警便包围了学校,他们没有抓到刘传,在检查刘传的办公桌时,发现刘传在三个女生的作业本上批有激励上进的语言,于是就把三个女生强行带走了。南充专员陈开泗亲自审问,但一无所获。陈开泗又把在三个学生的寝室里搜查到的书信、日记翻来翻去,偶然发现其中一个叫肖淑荃的女生在日记中有几句进步言论,便如获至宝,厉声问道:“肖淑荃,你老实交代,建华中学的支部书记是谁?”这个女生机智、迅速地答道:“是陈开泗!”满堂人顿时哄堂大笑。弄得陈开泗哭笑不得,既尴尬又恼怒,一声吩咐,拉下去一顿拳脚后把她与另外两位女生一起收了监。

张澜得知学生被抓的消息后,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南充专署,向专员陈开泗要人。陈开泗满面笑容地迎接张澜,互道寒暄后,张澜劈头就问:“蒋委员长对共产党是什么政策,是国共合作还是反共防共?”陈开泗狡辩说:“是合作防共”。张澜骂道:“既然要合作,你到处抓他们,是合作的诚意吗?!既然要防共,我能办学校,共就不能防! 你抓了我的学生,他们是不是共产党,拿不出证据就把人给我放出来!”在张澜先生的正义要求下,陈开泗没有办法,只得下令放了三个女生。

张澜先生一生以国家民族为念,从1941年10月起他已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他以当年在保路运动中那种澎湃热情和大无畏精神,献身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他的活动舞台主要在重庆、成都等地,但仍然担任建华中学的校长,关心学校的发展,一直到1947年才辞去校长一职。

建华中学自1939年开办到1949年南充解放,初中办到第22班,高中办到第16 班。解放后,1950年,政府命将南充建华中学高中部与四川省立南充中学高中部合并为南充高中,初中部合并于南充县中,并以建华中学校址为南充高中校址。1954年南充高中新校舍在涪江路建成后,乃迁离原校址。初中部留在原址为南充市第三初级中学。1978年改名为南充市第三中学校。1984年改名为南充市第一职业中学。1985年改名为南充市建华职业中学校。2006年改名为南充建华中学。

(作者单位:张澜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