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四川省教育厅 (1928年2月11日)

作者:张澜 来源:张澜文化研究院 时间:2024-05-13 17:19 点击:242次

迳启者:

案查前四川高等学堂房舍、产业,自十五年四月由四川督省两署根据旧案完全拨归澈校接收,并报北京教育部有案。惟此项产业之契约原存省署,事前为省教育经费收支处借去作短期挪垫款项之保证,曾指定附省二十五县肉税收入限三个月赎回缴还。此种办法经该处呈请省署在案,而省署核准之范围亦止于此。是年六月,敝校查卷,以该处借用契约,已届限满缴还之期,当即函请省署迅饬缴还转送,以清手续。旋准省署覆函,应予照办。敝校后于十一月登报声明:如有以此项产业之契约向外作抵借款者,作为无效。此向《国民公报》、《快报》、《四川民报》尚可查考。迄今历时年余,敝校迭函省署催交,先后经复公文不下十项。在省署方面,均以饬缴转送为词。去年秋季,通志局借用租谷限期届满。经敝校派员前往产业所在地逐一踏勘,并召集各佃户到校,一律另行书约投佃。事后,复向此间《九五日报》、《新川报》、《快报》、《四川日报》刊登启事,谓:“以后关于此项产业之收益处分敝校自有全权。兹新佃约成立之日起,旧佃约应即一律失效”等语。同时并函各军部及省长公署备案,并得省署覆函迅即饬缴项。据敞校庶务何式臣报称:“近晤省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职员孙友于谈及此项产业旧有契约,复经该处抵借巨款,请代转达校长,立予通融,并云更当请求教厅当及代为疏通”等语。闻之殊堪诧异。查该处前向省署借用之契约,本系暂时。允其作借垫保证者,况经确定为国立成都大学之产业,则非有公式上之正当。根据该项契约,无论何人均不能私相授受,否则即为违法。且前询之该处职员及省署方面,皆云此项契约早已赎回,不过尚未缴还省署。而去冬,省立各校力争教育经费独立并要求发给前款时,二十八军邓军长因闻该处旧任职员提及此项产业,曾派秘书张雪崖来校接洽,亦云:此项契约,经该处早已赎回,现在又拟另行抵借款项。当由敝校将接收此项产业之原案及经过向张秘书雪崖详述,并请其转达邓军长制止矣。由此可以证明该处对于此项契约,实则早已赎回不过经手者意在据此,以便操纵。省署迭令催缴,仍旧借故拖延。似此情形,就行政系统言,已不免有抗命之嫌。而教育经费收支处成立有年,经收款项前后合计,为数颇巨。在省立各校所得,实益有限,任其经手者之侵渔盘剥,各界早已啧有烦言。政府以宽大处之,犹未稍自警省。今于改组之交,应有正当之企图。而旧任职员如孙友于辈,竟仍以桃僵李化之手段,对于敝校主权所属之产业,尚欲潜行侵占,以遂其奸贪之私,成何事体?此种作奸舞弊之人,应由政府加以惩办,方足以维法纪而振颓风。并请贵厅主张正理,严饬该处经手有责之人迅将所借契约等项缴还省署,以致转送敝校,实为公便。

此致

四川省长公署

中华民国十七年二月十一日

  

(党跃武编,《张澜与四川大学》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1页-202页)